腾讯新闻
要完善学习途径,运用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学习考察等形式,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讲故事比赛、理论知识竞赛、读书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方式从固定式到多样化的转变。
5G走进保山,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改变?下载速度变快?完善无人驾驶技术?科学智能养殖?不,远远不止这些!生活加速度迈进万物互联时代5G速度有多快?移动设备在5G网络环境下,理论上下载速度能达到10GB/S,这就意味着下载一部5GB大小的高清电影平时用4G最高速率可能需要1分钟,但是用5G只需要0.5秒,相当于即点即下载。一是媒体直播行业,5G网络与媒体的融合,将原先固定、有线的、单一的节目播控方式,全面升级为移动、无线、融合的新媒体融合模式,推动内容+技术+渠道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发挥重要作用。
宽带保山建设迈入新阶段,美好的智能生活指日可待!本报记者禹洪金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八是能源行业,5G网络通信技术从根本上颠覆了电力设备制造、电厂运维、电网运行的传统生态体系,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人工成本,针对特定指标要求,可提供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代表的完整5G网络解决方案。近期,云南省5G工程建设启动仪式举行,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全省准备新建设近万个5G基站,共建共享覆盖云南全省,以高质量5G网络,实现对县城核心区5G的连续覆盖,对重点区域的热点覆盖,5G将逐渐走进保山。五是智能交通行业,5G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使信息获取更加清晰,无论是车与路还是车与车等物联网信息都会更加的完备。5G的高可靠性确保网络时延从4G的20至80ms减少至10ms以内,从车车直联的遐想到城市无人驾驶公共交通的可能,将极大地促进城市居民的便捷生活和交通安全。
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一业带百业而依托5G、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众多新基建基础能力,5G将极大助力八大行业发展。二是工业互联网行业,工业互联网将从工业企业OT+IT架构底层向上层逐步延伸;从辅助功能向生产过程控制逐步延伸;从eMBB向mMTC和uRLLC逐步延伸;从5G无线连接技术向5G网络技术边缘计算/网络切片/TSN等逐步延伸调研组对我市抓六稳促六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市工作成效明显,有效推动了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千方百计兜住民生,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静,市委常委、副市长贾德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元标等参加调研。要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尽快实施,带动经济稳步发展。调研期间,调研组看项目建设、进企业车间、问经营情况,先后到保山工贸园区龙陵园中园、腾冲园中园、昌宁园中园以及保山市、隆阳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组对我市抓六稳促六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市工作成效明显,有效推动了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紧盯目标任务,压实责任,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政策,列出问题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通过努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六稳六保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座谈会上,杨军汇报了我市六稳六保工作所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要全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六稳六保各项政策措施,把政策研究到位,落实到位。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我市开展六稳六保专题调研时强调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确保不断取得新成效7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率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我市,围绕我市六稳六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项目落地、工程进展、生产销售、就业节能等情况,并召开座谈会。要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促进新项目落地,把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加快新企业投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定就业岗位。杨保建要求,要坚定信心,做好各项工作,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沉着应对困难、风险、挑战,进一步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他说:以前日子苦没有盼头,现在再苦也有个奔头了。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走农业产业这条路最便捷,门槛也相对较低。为此,保山市出台了《关于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走在全省前列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
随着百日总攻行动全面推进,保山各族干部群众向最难啃的硬骨头聚焦发力,确保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那几年真的难熬,我在家闲了4年,妻子要照顾我和两个娃娃,为了这个家父母还到城里打工,原本计划积攒几年建新房的愿望也不敢再想。
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保山市引进优质师资力量和精品课程,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保山市以扩大扶贫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效益为核心,以发展规模农业、创建优势品牌为重点,规划建设了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推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全市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79户11154人发展产业,吸纳523名贫困人口在企业长期就业,实现户均增收0.75万元。2019年5月,28岁的杨应春一家4口人从施甸县酒房乡旧寨村搬到了县城,没过多久,他和妻子就到了安置点的扶贫车间上班了,我们每人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周末还能休息呢。集山区、民族、贫困、边疆于一体的保山,贫困人口主要分散在高山深谷地区和中缅边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产业扶贫培训1.4万场(次)、培训人数达70.68万人(次)。
保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任务72169人,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6位。分散安置5955人,分散安置率8%。
通过发展各项产业实现人均纯收入1313元。2017年12月,李国周一家搬进了辛街乡邹里社区安置点梦想家园,住进了两层联排别墅。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贫困群众走出眼前的大山,更走出了心中的大山。为满足搬迁群众产业发展需求,保山市集中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资金投入和工作力量,做到产业发展与搬迁安置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结合搬入区发展条件和搬迁户发展能力,在搬迁安置区重点发展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
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林森介绍,对外出务工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保山按照省外就业每人最高不超过1000元、省内(县外)就业每人最高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给予外出务工奖补,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保山市积极开发一批公路养护、护林护草、生态管护等乡村公共服务公益岗位。一家老小住在地质灾害点的老房子里,整天忧心忡忡。
这条路怎么找?怎么走?保山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保山产出的高质量绿色生态农产品创造了一片新天地。截至目前,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基本实现,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到位,安置点管理组织日渐完善,拆旧复垦(复绿)稳步推动,增减挂钩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就业帮扶成效初显,搬迁群众脱贫成果显著。
这是继昌宁、龙陵两个县如期脱贫摘帽后的又一好消息。223个安置点中城镇化安置131个,城镇化安置39080人,城镇化安置率54.15%。
2016年以来,保山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5.66亿元,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08万户37.3万人,覆盖率100%。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的农村劳动力,保山市依托扶贫车间、本地园区企业、发展种植养殖、以创业促就业等措施推动就地就近就业。
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各项产业人均获得收入4288元,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5元的39.4%。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今年5月17日,云南省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截至2019年末,保山市剩余未脱贫人口减少到2761户10164人,贫困发生率从13.02%下降至0.49%,全市4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3个贫困乡、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开创了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走进位于施甸县城小高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完成手机配件的焊制工作。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志伟介绍,保山市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0866户373043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率达100%。李国周是隆阳区辛街乡龙洞村官家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忆起过去,他总是感慨又感激。
保山市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产业扶贫力度、就业扶贫力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坚决完成既定任务。易地搬迁,挪出穷窝奔小康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的一批,也是挪穷窝、拔穷根的治本之举。